行业之声

首页 >行业之声 > 企业家箴言> 文章

蔡仲曦:经营企业和做人一样,讲究的是“水到渠成”

【作者:zsh 发布日期:2017-06-18 06:35:36】





经营企业和做人一样,调整改变讲究“水到渠成”

      蔡仲曦说,药品作为国药控股的传统主业,地位并不会有所改变。

     不过从2015年开始,医药行业增速便持续放缓,随着新医改相关政策与制度不断出台,医院终端药品购入金额增幅下滑,由此导致药品生产与销售都出现下降态势。对于传统医药企业来说,当下,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时代。蔡仲曦并不担忧,面对政策对公司传统供应链服务业务造成的“冲击”,他正面应对,“一方面加强对供应商的服务,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院的服务”。

     其实早在2009年,国药控股就开始了创新探索,经过6年的努力,他们在第一代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基础上,大胆尝试将物流服务延伸至院内的服务模式,采用物联网技术,建立智慧供应链,创造出了第二代SPD(供应、分拆加工、配送)医疗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。而这种具有前瞻性的革新在蔡仲曦眼里并不是刻意为之,“我不会追风,不会因为大家都搞互联网+,就去搞互联网+。”

     对他来说,经营企业和做人一样,讲究的是“水到渠成”。蔡仲曦曾经当过医生,进过药企,创过业,也见证过国药控股的几次重大转变,他说,每一次角色转变,都是经历积累的结果,也都是为下一段经历所做的准备;而每一次选择,都不是“为做而做”。他很清楚国药控股的基础业务是什么,“我不会为做一件事而做一件事,”蔡仲曦说,“我只想结合传统业务,再考虑怎样更加科学地管理我们的业务,提升业务管理水平、服务水平。把现代化技术加进来,也是为了实现这种提升。”



适应时代,传统国企如何积极转型?


      蔡仲曦说,国药控股的发展把握了两次契机。

      第一次是在2003年,用蔡仲曦的话说,那是国药控股实现转型的“关键转折点”,当时还是传统国企的国药集团把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广州、沈阳的五个一级站点进行合并,同时与复星医药合资,使得原先略显笨重的传统机制变得灵活。但真正实现“最高速发展”,还是在2009年在香港上市之后的事,因为上市之后资金充沛,国药控股以“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干劲”实现了大量并购和网络布点。

      如今的国药控股已经不只是单纯的药品批发商、经销商了。在蔡仲曦离开国药控股的5年时间里,他投入到了与药品“无关”的器械、医疗创新服务创业;回到国药控股的时候,他的这些新理念与公司当时的战略一拍即合。“国药控股公司在2010年定了一个战略目标,要把自己从单纯的药品经销商,转型成服务提供商。”所谓服务提供商,就是要为医疗事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,除了原先的分销配送,零售连锁、医药工业、临床诊断试剂、医疗器械、医疗健康服务等多元产业都被涵盖了进来。医疗器械方面的业务为例,在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时间里,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就翻了近6倍,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,上升空间巨大。

      蔡仲曦早在2013年就曾发表过文章指出“未来5-10年将是医疗器械崛起的大好时机”,在这样的趋势预判下,国药控股很快开始向医院提供全面的器械解决方案,包括提供配送、售后,以及临床试剂诊断打包等第三方业务。其结果是,在传统药品经营利润普遍走低的时候,依托着医疗器械业务的迅速发展,国药控股的业务增速至今保持在每年10%以上。



历程:

      蔡仲曦是第二次加入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国药控股)了。

       2005年,他离开工作了10年的国药控股,单独创业,干得风生水起;4年之后,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,他收到了重返国药控股的邀请,没有多做犹豫,就回到了这里。

       医生出身,创过业,打过工,遭遇过不愉快地离开,也曾漂亮地回来;经历得多了,蔡仲曦在说起过往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时,语气很是平和。他笑称自己当了25年“卖药的”,这其中有16年在国药控股度过。从基层岗位到副总裁,他见证了国药控股从一家传统国企成长为坐拥400家子公司的市场巨头,从单纯的药品经销商,转型为为医疗事业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。

      “我的每一段经历对我的职业生涯都有影响,”蔡仲曦说,“我没有刻意地使用自己过去积累的资源,但最后,我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。”